A、制冷量+压缩机摩擦功率
B、制冷量+压缩机轴功率
C、制冷量
D、制冷量+压缩机指示功率
A、 吸气管
B、 压缩机曲轴箱
C、 贮液器
D、 排气管至冷凝器
A、 使吸气过热度增加
B、 使排气压力和温度升高
C、 使轴功率增大
D、 使制冷量降低
A、 平衡管
B、 安全阀
C、 端盖旋塞
D、 放气阀
A、 过热蒸气/饱和液体
B、 过热蒸气/过冷液体
C、 湿蒸气/饱和液体
D、 饱和蒸气/饱和液体
A、 盘管式
B、 板式
C、 立式壳管式
D、 卧式壳管式
A、 加大
B、 不变
C、 关小
D、 全闭
A、 过冷液体
B、 湿蒸气
C、 过热蒸气
D、 饱和液体
A、 前者出口设出口设止回阀,后者蒸发压力调节阀
B、 前者出口设蒸发压力调节阀,后者出口设止回阀
C、 都在出口设蒸发压力调节阀
D、 都在进口设蒸发压力调节阀
A、 冷凝器出口
B、 压缩机吸入口
C、 蒸发器出口
D、 压缩机排出口
A、 压缩机吸入管
B、 压缩机曲轴箱
C、 压缩机排出管
D、 冷凝器顶部
A、 水平管正下方
B、 水平管侧下方
C、 水平管侧上方
D、 垂直管管壁外
A、 海水淡化装置顶盖
B、 冷凝器非进水侧端盖
C、 冷凝器进水侧端盖
D、 加热器下端盖
A、 倾点变高
B、 黏度减小
C、 黏度增大
D、 倾点变低
A、 使高温库蒸发温度合适、提高制冷系数
B、 提高制冷系数
C、 使高温库蒸发温度合适
D、 控制高温库库温
A、 单位冷凝热负荷
B、 单位容积制冷量
C、 单位质量制冷量
D、 单位功耗
A、 安装方便
B、 除湿效果好
C、 附加热负荷小,且不易使食品风干
D、 传热系数高
A、 焓值
B、 比容
C、 干度
D、 温度
A、 Ⅰ、Ⅳ
B、 Ⅳ
C、 Ⅱ
D、 Ⅰ
A、 干货库
B、 鱼库
C、 菜库
D、 肉库
A、 吸排液面间的高度差
B、 吸排液面间的压力差
C、 管路的阻力大小
D、 管路的漏泄大小
A、 其它选项都是
B、 吸附式
C、 惯性式
D、 过滤式
A、 吸水能力比硅胶强
B、 能适用不能用硅胶的R134a和混合制冷剂
C、 属于吸附性干燥剂
D、 与硅胶一样,加热至140~160℃可再生
A、 加热至200℃以上
B、 放真空容器中让水分蒸发
C、 加热至140~160℃
D、 放太阳下晒干
A、 使水分重新冲入系统
B、 流阻大,使制冷剂闪气
C、 增加粉末进系统机会
D、 易被油和杂质污染
A、 R22
B、 R134a和R404A
C、 R404A
D、 R134a
A、 压缩机启动
B、 压缩机启动后20~30min
C、 滑油分离器油位过低
D、 压缩机停车
A、 过滤或重力或吸附
B、 吸附
C、 过滤
D、 重力
A、 不能将排气带油全部分出
B、 氟利昂装置多采用过滤式
C、 分出的油自动返回吸入端
D、 所有制冷装置都须设置
A、 降低
B、 在压力比为3左右出现最大值
C、 不变
D、 增大
A、 有强酸性
B、 毒性大
C、 有强碱性
D、 易分解出有强氧化作用的单原子氧
A、 排回到吸气管
B、 放至油污柜
C、 直接排回到曲轴箱
D、 经吸气腔回油孔回到曲轴箱
A、 充完后关钢瓶阀之前加热接管
B、 减小冷却水流量
C、 钢瓶装满制冷剂液体后换瓶
D、 必要时钢瓶口向上,抽气降温
A、 高压控制器断电
B、 过电流保护断电
C、 假盖顶起
D、 安全阀顶开
A、 防止排气压力过高
B、 防液击造成机损
C、 防止排气压力过高和防液击造成机损
D、 减震
A、 放空气
B、 用压缩机做系统气密试验
C、 加制冷剂
D、 加滑油
A、 液管上
B、 压缩机排气管上
C、 其它选项都可能
D、 压缩机吸气管上
A、 用压缩机把系统抽空
B、 放空气
C、 加制冷剂
D、 从系统中取出制冷剂
A、 舱室
B、 新风
C、 送风
D、 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