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 >唐宋词与人生

1、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 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

A.范成大
B.黄庭坚
C.辛弃疾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花间词》是第一部 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

A.文人词
B.民间词
C.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

A.夏承焘
B.陈寅恪
C.唐圭璋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

A.黄庭坚
B.秦观
C.晁补之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 )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 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

A.蒋捷
B.赵孟頫
C.王沂孙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黄庭坚在所作《<小山词>序》中,称 为“四痴”之人。( )

A.秦观
B.晏几道
C.姜夔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8、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 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

A.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
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9、号“梦窗”,平生多与词客、显贵交游。为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其词于忧念国事、感慨盛衰外,多游冶、酬酢之作,针线绵密,运意婉曲,造句冶炼,音律协和,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之为“词中李商隐”,但不免门径狭窄。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稿》。( )

A.周密
B.张炎
C.吴文英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0、《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 词中最负盛名的写景佳句,词人以江柳轻烟、孤雁残月这二组意象构置了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 )

A.韦庄
B.冯延巳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1、柳永时代, 曾亲撰《劝学篇》,大力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干钟粟”的功利主义读书观和人生观,柳永视功名利禄为“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的思想,在当时确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

A.宋太祖
B.宋徽宗
C.宋真宗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2、身处宋元易代的乱世,精神上压抑苦闷、物质上拮据困顿,老年寄居僧舍、檐下“听雨”的蒋捷,只有到一切皆空的 思想中寻求精神依托。(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3、范成大18岁时,其父范雩去世。移居昆山荐严寺(吴中名刹),读书十载,取唐• 《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句,自号“此山居士”。( )

A.贾岛
B.孟郊
C.姚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4、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个词意化用唐人 《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词的写法更为别致,采用问答形式,一问一答跌宕有致。( )

A.元稹
B.韩偓
C.李商隐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5、先生《论苏轼词》认为,苏轼词最可注意的成就在于:“能够极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把自己平生性格中所禀有的两种不同的特质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作了非常完满的结合融汇。”( )

A.林语堂
B.叶嘉莹
C.夏承焘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6、《金明馆丛稿二编》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A.王国维
B.陈寅恪
C.吴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7、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可见在晚唐五代著名的三位词人中,对 的评价最高。( )

A.韦庄
B.李煜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8、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 人归后。”伊人独立小桥,任寒风入袖,直到林间月上,路断行人。我们读到的是主人公内心一种深沉盘郁的孤寂、惆怅之感。( )

A.残月
B.新月
C.晓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9、秦观贬横州时,所写《宁浦书事》六言诗云:“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可知岭南贬逐之苦,已摧折了他的身心,才五十岁须扶杖藜而行。所以一朝遇赦生还,悲喜交集,衰病之躯承受不住,于是途中行至 光华亭酒后猝死。( )

A.郴州
B.藤州
C.雷州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0、《长相思》:“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

A.朱敦儒
B.陆游
C.张志和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1、《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此词于汴京重阳宴饮而作。这类“狂篇醉句”,不囿于男女幽怨,而是借佯狂歌酒抒泄人生落拓的无限悲凉,见出他率真、疏放的人生沉着厚重的一面。( )

A.晏几道
B.秦观
C.柳永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2、《古柏行》有过辛酸而又愤激的人生长叹:“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辛弃疾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文才武略,正是哪一位带有典型意义的“材大难为用”的悲剧性人物?(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3、词在花间词固有的艳情题材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重心已悄然转向自我。但是,对应歌代言的限制真正予以突破的,是到了南唐词人手里。( )

A.李珣
B.韦庄
C.欧阳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4、范成大 ,清人为之不平,何梦华抄本《石湖词》云:“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 )

A.诗名为词名所掩
B.词名为诗名所掩
C.诗名与词名俱盛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5、清•王士禛《倚声初集•序》,将唐宋词按创作主体个性气质与社会角色身份的不同分为四个种类:诗人之词,文人之词,词人之词,英雄之词。辛弃疾属于 一类。( )

A.诗人之词
B.文人之词
C.英雄之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6、泽崎久和《唐五代北宋词研究》指出: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的彻底化,士大夫理念中“‘雅’成了最重要的属性之一”。“爱雅而排俗,这是要求士大夫具备的最起码的资格。”这已有长久的传统,但在宋代“它成了更加自觉和明确的认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7、“言情”的唐末五代词坛,成了充溢浓艳芬芳的花信时期。花间词人追步温庭筠词的香软词风,“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用华艳词藻写女性的服饰体态、闺阁器物、庭院景致,写花间樽前的男欢女爱的艳情。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8、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极大发展,形成了以王安石荆公学、司马光温公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9、范成大词名为诗名所掩,清人为之不平,何梦华抄本《石湖词》云:“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0、范成大的《石湖词》多写节序羁旅、离情闺怨,深染婉约之风。而又风姿时变,或叹国事民瘼疾苦,感愤苍凉;或咏田园风情,以清逸淡远见长。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1、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指出:“国家的覆灭、民族的屈辱以及儒士地位的沦丧所带来的人格的扭曲,自尊心的贬损,所有这些都使他们南宋遗民陷入了空前的羞辱、悲愤和人生价值的重量严重失落的困扰之中。”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2、姜夔《湘月·序》:“丙午七月既望月圆,……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粗麻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勾画了一幅“湘江雅集”的清流泛舟画卷,泛舟雅士皆清雅萧闲。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3、蒋捷《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暮卷帘看,朝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所写乃漂泊流浪的客子之思。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4、蒋捷的《贺新郎·兵后寓吴》以赋法入词一气叙来,写霜花满袖、东奔西走的逃难,写荒村流落,枯荷冷饭的凄苦,写尝酒抄牛经而近乎乞讨的落魄酸寒。作者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拈取典型细节作实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亡后难民流离失所的苦难状况,让人一掬同情之泪。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5、李清照《青玉案·元夕》,那“蓦然回首”的瞬间,顿然转出一妙悟境界:前面极力描绘的火树银花、雕车宝马、笙歌喧天、笑语盈盈,原只为衬跌出结拍伊人的幽独。“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不慕繁华、不同流俗,自甘寂寞、自处幽独,恰似作者遭受投闲弃置的冷落而不趋众、不媚世的人格写照。梁启超先生认为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6、李清照的《如梦令》,“绿肥红瘦”一句语新意隽,历来被人称道。其拈用平常一“瘦”字,状写雨后海棠由丰茂艳丽而憔悴零落,炼字尖巧,造境清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7、李清照的《声声慢》发端用字奇横,词人于百感迸发中吐出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外境及内心,层层转进,写若有所失、若有所寻而又无所寻得的清冷、凄惨和忧戚。其顿挫凄绝而气韵流动,被誉为千古创格,为词家叠字之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8、李煜的《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乃良辰美景,李煜却无奈地呼喊道:春花秋月啊,你什么时候才是个了结!那是一个痛不欲生的灵魂在挣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9、怜惜每一寸似水流年、玩味每一次春花秋月,这成了唐宋词中突出的主题。这个伤逝惜时主题的背后,所蕴藏的人生意蕴及其启迪,就是: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和存在状态,珍惜流年、眷念生命而善待今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0、柳永“多于情者”,尤于男女之情缱绻不已,其羁旅词将羁愁悲慨与别离相思糅合一起,这一现象,王兆鹏先生称之为柳永的“佳人情结”《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1、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萧瑟,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将游子的客中情怀融入秋色的寥廓中,江天、霜风、关河、残照,似乎天地间的悲哉秋气一起拂面袭来,写秋色羁思尽矣。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于填词的词人,“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3、陆游的《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这一类爱国词沉郁而慷慨,风格颇类辛弃疾,只是稼轩词气壮,如惊波怒涛,慷慨激越;而放翁词气敛,如秋风夜雨,多一些悲慨沉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4、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仍忧念国事,心志不改,写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这首悲壮沉郁之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5、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宋末文人士大夫采取了或积极或消极的抵抗方式,前者奋起抗争,以身殉国,杰出代表有陆秀夫、文天祥;后者隐居守节,终老乡野,以刘辰翁、蒋捷等为代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6、南渡后,李清照经历了国亡、家破、夫丧而流落无依的磨难,《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中所抒写的“愁”,已不只是风雨之后花落尘泥的伤春伤逝,也不只是黄昏时倦于梳头的疏懒无聊,那“物是人非”内蕴了家国之难和身世之哀,唯有如此,才有事事皆休、欲语泪流的至悲至痛。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7、念及南唐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严峻国势,我们应读到南唐君臣词郁结于题材表层后面的更深长内涵——忧患之叹——衰亡之叹:社会人生的悲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8、欧阳修《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9、秦观作词与他幽微“词心”的传达相应,少刻肌入骨之语,不着力、不使气,常于轻灵柔缓中漾出一种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自然和婉的风韵。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0、清·李佳《左庵词话》云:“辛稼轩词,慷慨豪放,一时无两,为词家正宗。”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1、清·谢章铤《睹棋山庄词话》云:“近人学稼轩,只学得莽字、粗字,无怪阑入掺杂打油恶道。试取辛词读之,岂一味叫嚣者所能望其项踵?”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2、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姜夔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3、宋代羁旅词多孤馆梦回的凄冷形象,表现词人飘零在外的羁旅苦况。如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写客居孤馆时夜深听雨、孤枕难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4、宋代士人们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仕宦浮沉的创伤,从淳朴、宁静的田园乡村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适。他们发现田园自然美、吟咏田园自然美;同时也发现自己,吟咏自己,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5、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枝头红杏春意闹”一联佳妙。形容晓寒微弱拈一“轻”字,给人轻灵流利之感;描绘春意浓郁着一“闹”字,摄杏花繁丽之神。而绿杨寒轻与红杏春闹又相映成趣,一“轻”、一“闹”看似随意落墨,然于平中见奇、于俗中见新,这正是词人善于炼字锻句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6、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蓦然回首,风耶,雨耶,阴也,晴也,无不消逝一空——一切都归于“无”。处变不惊、安之若素的坦荡襟怀,正是苏轼心境空阔、无所滞碍的体现,是一种达观自适的人生境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7、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诗,用“雪泥鸿爪”的意象,以哲理性的议论表达对人生感悟的妙思奇趣:人生行踪的偶然性和无定性,犹如留在雪泥上的鸿爪印迹,只是偶然的存在,最终都将消逝无痕,归于寂灭一空。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今成败,尽随大江浪淘而去,是通观古今的超脱;结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非荣辱,且洒向永恒的江心明月,是妙悟自然的洒脱。这一首一尾精警处,乃是词旨所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9、苏轼的后半生消减了豪放而更多的是超旷,是一种内省式的超越是非、荣辱、得失而获得的内心的平衡与安适,这是时代使然、境遇使然,个人精神与行为模式选择之使然。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0、苏轼的一生,在北宋政治新旧党争的现实中大起大落,而始终坦荡求“适”并怡然自适。唐圭璋《苏东坡传》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1、随着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市民阶层的迅速壮大,宋代形成了歌乐遍及街巷酒肆、市民彻夜游冶的近代商业文明的雏形。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2、唐末五代乃衰乱之世,先是藩镇割据,后为十国分裂,那是一个“战乱频仍,朝不保夕”的动荡历史时期。置身于这样一种岌岌乱世,晚唐五代的词人大都以颓废心态醉生梦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3、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似指词中隐含了南唐衰微之感,有家国之痛,可谓“知解”其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4、为侧艳词的《花间集》,显示出其雅俗兼融的艺术特性。它既具有文人“诗客”雅的文学性,又具有民间“曲子词”俗的娱乐性,跨越了雅、俗两个层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5、温庭筠的词,将词体在花间建构的精小楼阁改造成了深广的庭院,并溶进了文人的清雅格调和深沉情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6、我们读宋代忠直文士和爱国志士所写的贬官词,一方面可了解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和仕途的险恶,以及被贬者的身世遭遇和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从他们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不忘忧国中,汲取一种不可摧折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7、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抒泄英雄之慨叹;下片:“倩何人唤取,红袖翠巾,揾英雄泪!”结到红袖拭悲泪。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称赏此词“豪气浓情,一时并集,如闻垓下之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8、晏几道“彩云易散”的怀旧怅感,超越了男女之间云雨欢爱的初始意蕴,寓托了更加宽泛的人生感慨,如《蝶恋花》“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扑蝴蝶》“恨如去水长空,事与行云渐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9、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此词情致凄惋,用语精丽,清·陈廷焯《词则》评曰:“一字一泪,一字一泣。”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0、晏几道以词名盛传于时,其词与其父齐名,人称“二晏”。明·毛晋《汲古阁本小山词跋》云:“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李氏父子,指李璟、李煜,在五代词坛以“父子词人”闻名于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1、叶梦得于高宗绍兴年间因受主和派排斥,主动上疏告老,归隐吴县卞山石林故居。其地北临太湖风景秀美,又家有万卷藏书,他终日读书赏景,啸咏自娱,写下了诸多具有”山家风味”的隐逸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2、因儒家传统的“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引导与制约,以往的诗文更多地关注作者身外的现实世界,表现时事政治、社会时弊、民生疾苦等。唐宋词人则转过身来,用词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及内在情感世界,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3、岳飞的终生之志在于统兵北伐,但报国欲死无战场。当年“旌旗拥万夫”,突骑渡江、汉箭如飞;如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一句发自肺腑的长叹,道出了报国无门的的悲愤和无奈。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4、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发露性情的小词吟咏中:苏轼表现的是一种超逸旷达的襟怀;殴阳修表现的是一种排遣玩赏的意兴;黄庭坚表现的则是一种柔弱哀感的心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5、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激赏“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此词句中“弄”字之灵动、“影”字之朦胧,皆为锤炼之字,化实为虚,化静为动,拓出一片空灵而迷离的幽美意境,故当为名句。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