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 >唐宋词与人生

1、姜夔平生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其词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变软媚为清婉,又挹取 词风,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 )

A.范成大
B.黄庭坚
C.辛弃疾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花间词》是第一部 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

A.文人词
B.民间词
C.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

A.张先
B.晏殊
C.宋祁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

A.黄庭坚
B.秦观
C.晁补之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 )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 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

A.蒋捷
B.赵孟頫
C.王沂孙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黄庭坚在所作《<小山词>序》中,称 为“四痴”之人。( )

A.秦观
B.晏几道
C.姜夔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8、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 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

A.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
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9、号“梦窗”,平生多与词客、显贵交游。为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其词于忧念国事、感慨盛衰外,多游冶、酬酢之作,针线绵密,运意婉曲,造句冶炼,音律协和,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之为“词中李商隐”,但不免门径狭窄。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稿》。( )

A.周密
B.张炎
C.吴文英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0、《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 词中最负盛名的写景佳句,词人以江柳轻烟、孤雁残月这二组意象构置了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 )

A.韦庄
B.冯延巳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1、柳永时代, 曾亲撰《劝学篇》,大力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干钟粟”的功利主义读书观和人生观,柳永视功名利禄为“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的思想,在当时确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

A.宋太祖
B.宋徽宗
C.宋真宗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2、范成大18岁时,其父范雩去世。移居昆山荐严寺(吴中名刹),读书十载,取唐• 《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句,自号“此山居士”。( )

A.贾岛
B.孟郊
C.姚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个词意化用唐人 《懒起》诗:“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词的写法更为别致,采用问答形式,一问一答跌宕有致。( )

A.元稹
B.韩偓
C.李商隐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4、先生《论苏轼词》认为,苏轼词最可注意的成就在于:“能够极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把自己平生性格中所禀有的两种不同的特质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作了非常完满的结合融汇。”( )

A.林语堂
B.叶嘉莹
C.夏承焘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5、《金明馆丛稿二编》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A.王国维
B.陈寅恪
C.吴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6、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可见在晚唐五代著名的三位词人中,对 的评价最高。( )

A.韦庄
B.李煜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7、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 人归后。”伊人独立小桥,任寒风入袖,直到林间月上,路断行人。我们读到的是主人公内心一种深沉盘郁的孤寂、惆怅之感。( )

A.残月
B.新月
C.晓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8、秦观贬横州时,所写《宁浦书事》六言诗云:“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可知岭南贬逐之苦,已摧折了他的身心,才五十岁须扶杖藜而行。所以一朝遇赦生还,悲喜交集,衰病之躯承受不住,于是途中行至 光华亭酒后猝死。( )

A.郴州
B.藤州
C.雷州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9、《长相思》:“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

A.朱敦儒
B.陆游
C.张志和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0、《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此词于汴京重阳宴饮而作。这类“狂篇醉句”,不囿于男女幽怨,而是借佯狂歌酒抒泄人生落拓的无限悲凉,见出他率真、疏放的人生沉着厚重的一面。( )

A.晏几道
B.秦观
C.柳永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流露出戍边御敌、乡关万里的哀愁,故写来取境苍凉、笔力遒劲而词旨悲壮。( )

A.范成大
B.王安石
C.范仲淹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2、《古柏行》有过辛酸而又愤激的人生长叹:“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辛弃疾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文才武略,正是哪一位带有典型意义的“材大难为用”的悲剧性人物?(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3、词在花间词固有的艳情题材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重心已悄然转向自我。但是,对应歌代言的限制真正予以突破的,是到了南唐词人手里。( )

A.李珣
B.韦庄
C.欧阳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4、范成大 ,清人为之不平,何梦华抄本《石湖词》云:“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 )

A.诗名为词名所掩
B.词名为诗名所掩
C.诗名与词名俱盛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5、清•王士禛《倚声初集•序》,将唐宋词按创作主体个性气质与社会角色身份的不同分为四个种类:诗人之词,文人之词,词人之词,英雄之词。辛弃疾属于 一类。( )

A.诗人之词
B.文人之词
C.英雄之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6、“贬官文学”源远流长,屈原的《离骚》实为滥觞。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7、“靖康之难”后,国运危殆的社会现实,激起了南宋土大夫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使命感。在崇尚婉柔的词坛,骤然掀起一股强劲的阳刚之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8、《老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岳飞:“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0、《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宋·佚名《朝野遗记》称此词为徽宗绝笔,其哀沉哽咽,字字凝聚国亡身囚的血泪,与李后主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都是“以血书者”。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1、北宋初期,晏殊等贵族文人不屑市井俗流,惯于用短章小令含蓄地抒写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第一个吸取市井民间“新声”而大量创制长调慢词的是苏轼,他的《乐章集》中长调慢词多达十之七八。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2、词的长调尤重发端,对句起调贵在从容整炼。柳永《八声甘州》起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联,对仗工稳,下字新奇,轻淡云絮浮抹在山颠,古道衰草粘连向天际,一“抹”一“粘”,炼字也炼句,极锤炼又极自然,传秋色萧疏高远之神。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3、词自晚唐五代以来,至北宋柳永而一变。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4、当赵明诚游学为官在外,李清照只能愁闷、苦涩地守望在深院小楼的闺阁中。她的《一剪梅》薄雾浓云愁永昼,诉说闺中重阳佳节的相思,却不曾用一字道破,只写长昼无聊、半夜凉透的冷寂,东篱把酒、人比菊瘦的孤寞,读来,却是一片深情苦词,让人咀嚼其中离别相思的况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5、对西蜀花间词人依红偎翠、歌舞宴饮的颓靡生活方式,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予以指责:“《花间集》,皆唐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放荡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陆放翁全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6、高宗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上书请剑乞斩秦桧,被贬,一时士大夫钳舌,莫敢与之言。刘辰翁激于义愤而不畏强权,写《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赠胡铨并与之饯行,由此而触怒秦桧,遭致迫害而下狱,削籍除名,但其刚风亮节为时人所共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7、韩元吉号“南涧翁”,学识渊博,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称他“南涧名家,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与叶梦得、张孝祥、辛弃疾等交往唱酬,词风雄浑悲凉亦相近。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8、姜夔《暗香》:“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意境极凄艳幽冷,非炼字炼句不能如此。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9、姜夔的文才华美绝世,诗、词、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0、蒋捷,“乱世的悲情词人”。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1、蒋捷词有效学辛弃疾之处,但辛弃疾的“拍遍阑干”《水龙吟》,宣泄的是英雄志士才志难伸的苦闷;蒋捷的“栏干拍遍”《一剪梅》,更多的是对乱世隐者个人遭际的感叹。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2、蒋捷的《贺新郎·兵后寓吴》以赋法入词一气叙来,写霜花满袖、东奔西走的逃难,写荒村流落,枯荷冷饭的凄苦,写尝酒抄牛经而近乎乞讨的落魄酸寒。作者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拈取典型细节作实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亡后难民流离失所的苦难状况,让人一掬同情之泪。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二句,用《如梦令》词调的叠句格律妙造,而又生动自然,让人于荷花深处如闻击水浆声,如见戏笑少女,如感焦灼心情。其形象生动、语言自然、音韵流利,体现了作者早期词于白描中炼新意、取平常语入音律的特色。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4、李清照词擅长白描,于语言平易中炼字炼句,每能创意出奇,风格自然清新,人称“易安体”。“其词开径独行,自成一家,有着独特的创作门径和审美风貌,为后人所仿效。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5、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此词记梦而言志,想象丰富,意境阔大,如清·黄了翁《寥园词选》所说:“似不甚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钗粉气,自是北宋高格。”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6、李煜的《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一句,语意极其幽怨。拥有过江山美人、玉楼瑶殿的李煜,始终不能忘记于过去,而眼前国亡身囚的现实对他来说太残忍、太冷酷。他所寻觅到的平衡心理和摆脱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在梦里重温过去,寻求哪怕是暂时的片刻慰藉。但“一晌贪欢”的梦终是要醒的,梦醒了,一切成空成虚。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7、李煜的后期词,所抒之“情”不再囿于男女之间,转而为社会人生中感发的复杂情感,抒写一切失落了的人生悲剧性哀叹,具有摇动人心魄的力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8、李煜在位期间,宋朝统一南北、削平割据已到了最后阶段,南唐风雨飘摇,有必亡之势。他前期已有忧患之思,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9、临安沦陷后,三宫被押北上,汪元量时为宫廷乐师,裹挟其中。北行途中,船经昆陵、金陵、江都、淮河,抵达幽州,汪元量作了不少抚今追昔、感叹国事的伤乱词,几乎可当作“词史”来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0、柳永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写艳情,并无涉及淫词秽语,不沾半点恶俗气味,只以纤笔淡语将一片柔情融化在对坐调笙的融暖氛围中,“丽极而清,清极而婉”清·谭献评《词辨》,堪称本色佳作,故为历代词家所叹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1、柳永早年虽负才名却屡遭排斥,晚年科举中第后外放州郡小官,南北转徙不定,尝尽羁旅漂泊况味,《戚氏》晚秋天可看作是作者自叙生平。全篇采用铺叙手法写驿馆旅思,从夕阳黯淡到悄然更阑,再到熄灯向晓,先悲慨秋色,再追忆旧游,最后归结到厌倦仕宦。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2、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仍忧念国事,心志不改,写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这首悲壮沉郁之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3、南渡后,李清照经历了国亡、家破、夫丧而流落无依的磨难,《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中所抒写的“愁”,已不只是风雨之后花落尘泥的伤春伤逝,也不只是黄昏时倦于梳头的疏懒无聊,那“物是人非”内蕴了家国之难和身世之哀,唯有如此,才有事事皆休、欲语泪流的至悲至痛。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4、欧阳修的《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归来双燕细雨中。”这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的“至寂”之境,是失去繁丽的虚寂、闲寂和恬寂,只有历尽笙歌宴乐之后归于恬淡自适的人才能“悟”。刘永济《词论》称此词:“至寂之中,真味无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5、秦观的心性柔弱善感,无论是美景良辰,还是潦倒困境,都用其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做单纯的感动和承受。只是他更能自在地承受生命之轻,感受风花雪月,在樽前月下浅唱低吟;当承受生命之重,遭受贬谪的挫伤和苦难时,则显得不堪重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6、秦观满纸伤心的后期词,仍然是从他的“词心”流泻出来。只因为屡遭贬逐的遭际,多了一层历经磨难后对人生的沉痛感受和深层体验,当他将心灵的摧伤发之于词时,语带沉痛,笔含凄怆,转而为一种幽怨凄婉。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7、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枝头红杏春意闹”一联佳妙。形容晓寒微弱拈一“轻”字,给人轻灵流利之感;描绘春意浓郁着一“闹”字,摄杏花繁丽之神。而绿杨寒轻与红杏春闹又相映成趣,一“轻”、一“闹”看似随意落墨,然于平中见奇、于俗中见新,这正是词人善于炼字锻句处。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8、宋玉,为古代文人羁旅的“悲秋之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9、苏轼《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几个常见的数字名词,随手拈来便自然妙对,构成一种清疏淡远的意境,是被人称道的佳句。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0、苏轼用词作为直接抒写士大夫心志情怀的工具,尽兴纵意地流露和表现自我,包括作为士大夫自身的人格品行、学识才华、心性修养、胸襟抱负、闲情逸趣等。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即“蕴真”,蕴含自然造化的神妙,也蕴含归真返璞之趣,这种“真意”只能用皈依自然的心灵去感受、体悟,难以用言语表达。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2、魏夫人《菩萨蛮》“出墙红杏花”一句,妙在“出”字,深院高墙关不住满院春色,一枝红杏探出墙头。至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则为传诵佳句,当从魏夫人此词脱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3、文学作为“人学”,与人类的情感基型一样,具有多种母题,“黍离之悲”是其中之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4、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作于闲居于铅山今属江西飘泉时。“怅平生、交游零落”,“白发空垂”,极写自己之孤独;“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犹有青山相亲相知,故转作旷达潇洒。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5、辛弃疾赍志而殁后六十年,南宋遗民谢枋得过其墓旁僧舍,犹闻“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谢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南宋·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这一带有神奇传说色彩的记述,使人仿佛亲睹辛弃疾虽死犹在九泉之下大呼“杀贼复国”、为自己“不遇”的人生遭际深鸣不平的情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6、辛弃疾具有文武兼备之才,朱熹称他“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宋·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引其雄才大略志在收复,呈有《美芹十论》、《九议》,表现出善用兵的北伐谋略,迥异于一般士大夫纸上谈兵的书生议政。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7、辛弃疾屡遭弹劾而罢废,长期投闲置散。自南归以来四十多年中,约二十年被迫隐居江西上饶带湖、铅山瓢泉的乡间,成为伏卧荒丘的“闲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8、晏几道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之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一种境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9、晏几道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亦景亦情:人,孑然独立;燕,翩然双飞,况值残花零落,冷雨迷濛。自然工丽的对句中意象极幽微、凄婉。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0、晏殊《采桑子》:“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离亭,即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的驿亭,供行人休憩,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也用作送别之处,古人常在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1、晏殊多以感伤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于狂篇醉句中“寓其微痛纤悲”《夏评〈小山词〉跋》,以清丽凄婉见长。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2、在北宋词人中,秦观以独具善感的词心著称。清·冯煦《篙庵论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3、在花间词兴起的晚唐五代,已出现了尚艳、尚柔、尚女音的社会审美风气,至宋代愈盛。宋代“独重女音”王灼《碧鸡漫志》成为社会习尚,甚至到嘲笑和排斥男音的地步,这种重女音、尚婉媚的歌坛风尚,使曲子词更加“女性”柔媚化。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4、在南宋遗民词中,鸿雁意象的漂泊意蕴被写到了极致。西风落雁、征鸿北去、边鸿孤唳、新雁倦飞,写出了被掳北去的君臣、天涯流落的士人,亡国离乡而无可归依之哀怨凄苦。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5、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清·陈廷焯《云韶集》评曰:“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