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课程 >唐宋词与人生

1、《花间词》是第一部 的总集。它的出现,使流行于民间市井里巷的曲子词全面进入文人创作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体式——词的正式成熟。( )

A.文人词
B.民间词
C.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的审美趣味厌弃脂腻气。中唐诗人韦应物,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气韵清远澄澈,尤得晏殊赏爱,“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宋•吴处厚《青箱杂记》)( )

A.张先
B.晏殊
C.宋祁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先生《瞿髯论词绝句》云:“陈桥驿下有词源。”将帝王的政治策略与宋代歌舞宴集、浅斟低唱的享乐世风和柔靡艳丽的词风联系起来。( )

A.夏承焘
B.陈寅恪
C.唐圭璋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写于遇赦北还与苏轼重聚于海康(雷州)时。师生两人相向言,鬓发苍苍矣,“后会不知何处”,只有一再劝酒:春酒滴红,满饮金钟。此一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烟浪远,暮云重”,是何等的凄凉、茫然。( )

A.黄庭坚
B.秦观
C.晁补之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辛弃疾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骁勇之将,却成了身心交瘁、愁病缠身的老者,当他名利宠辱皆识破,便在《行香子》中感叹:“ 。”( )

A.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B.不如痴,不如闲,不如醉
C.不如闲,不如醉,不如痴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续资治通鉴》)。时,肃政廉访使臧梦解和陆垕“交章荐其才”,但 始终志节不移,诏征不赴。( )

A.蒋捷
B.赵孟頫
C.王沂孙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黄庭坚在所作《<小山词>序》中,称 为“四痴”之人。( )

A.秦观
B.晏几道
C.姜夔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8、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云:“余自乙亥 上元颂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

A.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
B.宋端帝景炎三年(1278)
C.宋端帝景炎二年(1276)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9、号“梦窗”,平生多与词客、显贵交游。为南宋后期著名词人,其词于忧念国事、感慨盛衰外,多游冶、酬酢之作,针线绵密,运意婉曲,造句冶炼,音律协和,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之为“词中李商隐”,但不免门径狭窄。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稿》。( )

A.周密
B.张炎
C.吴文英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0、《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 词中最负盛名的写景佳句,词人以江柳轻烟、孤雁残月这二组意象构置了一幅清寂凄美的画面。( )

A.韦庄
B.冯延巳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1、柳永时代, 曾亲撰《劝学篇》,大力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干钟粟”的功利主义读书观和人生观,柳永视功名利禄为“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的思想,在当时确有离经叛道的意味。( )

A.宋太祖
B.宋徽宗
C.宋真宗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2、身处宋元易代的乱世,精神上压抑苦闷、物质上拮据困顿,老年寄居僧舍、檐下“听雨”的蒋捷,只有到一切皆空的 思想中寻求精神依托。(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3、范成大18岁时,其父范雩去世。移居昆山荐严寺(吴中名刹),读书十载,取唐• 《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句,自号“此山居士”。( )

A.贾岛
B.孟郊
C.姚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4、先生《论苏轼词》认为,苏轼词最可注意的成就在于:“能够极自然地用小词抒写襟抱,把自己平生性格中所禀有的两种不同的特质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作了非常完满的结合融汇。”( )

A.林语堂
B.叶嘉莹
C.夏承焘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5、《金明馆丛稿二编》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A.王国维
B.陈寅恪
C.吴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6、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可见在晚唐五代著名的三位词人中,对 的评价最高。( )

A.韦庄
B.李煜
C.温庭筠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7、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 人归后。”伊人独立小桥,任寒风入袖,直到林间月上,路断行人。我们读到的是主人公内心一种深沉盘郁的孤寂、惆怅之感。( )

A.残月
B.新月
C.晓月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8、秦观贬横州时,所写《宁浦书事》六言诗云:“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可知岭南贬逐之苦,已摧折了他的身心,才五十岁须扶杖藜而行。所以一朝遇赦生还,悲喜交集,衰病之躯承受不住,于是途中行至 光华亭酒后猝死。( )

A.郴州
B.藤州
C.雷州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19、《长相思》:“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

A.朱敦儒
B.陆游
C.张志和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0、《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此词于汴京重阳宴饮而作。这类“狂篇醉句”,不囿于男女幽怨,而是借佯狂歌酒抒泄人生落拓的无限悲凉,见出他率真、疏放的人生沉着厚重的一面。( )

A.晏几道
B.秦观
C.柳永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词流露出戍边御敌、乡关万里的哀愁,故写来取境苍凉、笔力遒劲而词旨悲壮。( )

A.范成大
B.王安石
C.范仲淹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2、《古柏行》有过辛酸而又愤激的人生长叹:“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辛弃疾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文才武略,正是哪一位带有典型意义的“材大难为用”的悲剧性人物?(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3、词在花间词固有的艳情题材中即事抒怀、触情兴发,重心已悄然转向自我。但是,对应歌代言的限制真正予以突破的,是到了南唐词人手里。( )

A.李珣
B.韦庄
C.欧阳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4、范成大 ,清人为之不平,何梦华抄本《石湖词》云:“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 )

A.诗名为词名所掩
B.词名为诗名所掩
C.诗名与词名俱盛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5、清•王士禛《倚声初集•序》,将唐宋词按创作主体个性气质与社会角色身份的不同分为四个种类:诗人之词,文人之词,词人之词,英雄之词。辛弃疾属于 一类。( )

A.诗人之词
B.文人之词
C.英雄之词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6、“隆兴和议”后,南宋小朝廷割地求和,宋与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南北对峙局面,文人志士多陷入有志难酬的境地。“无道则隐”,于是词坛出现了大量寄意山林、以求自我解脱的“尘外之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7、“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前期词多写歌舞享乐、宫闱韵事,可说是花间词风的余绪。待到他被俘囚于深院小楼,“日夕唯以眼泪洗面”,便唱出了痛彻心扉的亡国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岳飞:“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29、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0、词是一种崇尚阴柔之美、长于“言情”的文学体式,带有女性文学的婉柔特质。易安词的独特性,其中一点在于她身为女性,“女子而自作闺音”,自能表达出男性所无法体验和表现的境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1、范成大终身情系石湖,中年便开始在石湖边建造农圃堂,后建梦渔轩、盟鸥亭等。晚年如愿归居于石湖,感叹道“今退闲休老,可以放浪丘壑,从容风露矣”《西塞渔社图卷跋》。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2、黄庭坚《<小山集>序》称晏几道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3、蒋捷,“乱世的悲情词人”。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4、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心字香:杨慎《诗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5、蒋捷的词关注的是乱世隐者个体的生活遭和命运,也无不带有那个宋元交替时代的烙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6、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二句,用《如梦令》词调的叠句格律妙造,而又生动自然,让人于荷花深处如闻击水浆声,如见戏笑少女,如感焦灼心情。其形象生动、语言自然、音韵流利,体现了作者早期词于白描中炼新意、取平常语入音律的特色。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7、李煜的后期词,所抒之“情”不再囿于男女之间,转而为社会人生中感发的复杂情感,抒写一切失落了的人生悲剧性哀叹,具有摇动人心魄的力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8、李煜的后期词,字字从血泪中泣出。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39、李煜国破身囚后,“日夕唯以眼泪洗面”,过着不堪屈辱的囚禁生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0、柳永的《乐章集》中长调慢词多达十之七八,其《曲玉管》陇首云飞、《戚氏》晚秋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皆为三叠长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1、柳永生活在北宋仁宗、徽宗时期的“太平盛世”,汴京等大城市的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片繁华而旖旎的都市风情。柳永把自己的都市游赏写进词里,将其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最负盛名的是《望海潮》东南形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2、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整个词于节奏急促中迂回跌宕,于声情凄紧中断续哽咽,如泣如诉,哀痛入骨,令人为之凄然泪下。有此伤心事乃有此伤心语,陆游的爱情悲剧使他极恨终身,至到白发晚年,仍一往情深作《沈园》诸诗,伤悼不已。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3、每至春日,宋人往往去郊外踏青游春。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粉墙细柳、斜笼绮陌,芳草如茵、骏骑骄嘶,莺啼芳树、燕舞晴空。“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踘疏狂”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4、南宋·陈郁《藏一话腴》说张炎:“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5、欧阳修的词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并称“晏欧”,既以和婉含蓄见长,也以清丽疏放称胜,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其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6、秦观词的清淡是一种意不浅露的含婉。“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让人咀嚼无滓,久而知其味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7、清·郭麐《灵芬馆词话》评吴文英词:“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8、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姜夔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49、宋·陈师道《后山词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韩愈的以文为诗、苏轼的以诗为词,都是一种“破体为文”的创作,即打破了文以载道、词以言志、诗以言情的界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0、宋·黄昇《花庵词选》称赏王安石的《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曰:“极能道闲居之趣。”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1、宋·周密《齐东野语》载《姜尧章自叙》:“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同念。平甫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某辞谢不愿。”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2、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吴自牧的《梦梁录》、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对当时都市经济的繁华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3、宋元的更替,儒士阶层受到很大冲击,以往的社会地位、优裕生活不复存在。元朝统一之初,在异族的统治下,汉儒士文人沦为社会底层,生存极为艰难,有的不堪盘剥而财尽家毁,有的以鬻字、卜卦、授学、耕种为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4、苏、辛的乡村词,给宋代词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田野之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5、万俟咏《长相思》:“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云:“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此借用温词原句,并化用其词意、词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6、王水照的《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将其复杂的文化性格描述成一个由“狂、旷、谐、适”组成的完整性格系统。其中旷与适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苏轼文化性格中的主导与本质方面。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7、温、韦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关于二者个体的词风差异,自清代以来多有辨析。清·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比喻:温词是“严妆”美,韦词是“淡妆”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比喻:温词是呆板的“画屏金鹧鸪”,韦词是灵动的“弦上黄莺语”。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8、温庭筠的词,将词体在花间建构的精小楼阁改造成了深广的庭院,并溶进了文人的清雅格调和深沉情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59、温庭筠所撰写的《花间集叙》,是中国词学史上第一篇词论,他认为词的功能就是应歌佐酒、娱宾遣兴,是以香艳的“清绝之词”助歌妓的“娇娆之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0、我们读辛弃疾及辛派词人的词,那是一首首英雄失路的悲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1、辛亥绍熙二年1191年冬,姜夔雪天赴苏州石湖别墅拜访范成大。主宾共赏梅花,应范成大之请,自度新曲创制咏梅词《暗香》、《疏影》两阕。范成大“把玩不已”,将此新词交家妓传习演唱,深赏其音节之清婉、意境之清寂。乃留姜夔逗留一月余,临别,以歌妓小红赠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2、辛弃疾的石湖别墅为宏构巨制。依随地势高下建造亭台楼榭,遍栽花木,有农圃堂、盟鸥亭、绮川亭、天镜阁、玉雪坡、千岩观诸胜,宋孝宗御书"石湖"二字赐之。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3、辛弃疾退居上饶带湖时,常闲游博山,写《破阵子》词题于博山道中的壁上。此词运用对比手法渲染一个“愁”字:年少时心高志远,不知愁滋味,偏无愁说愁;如今历经坎坷,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4、晏几道的《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用侧笔旁衬,将孤怀难遣、寒夜不眠的凄凉意绪借红烛见之。此二句化用唐·温庭筠《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诗意。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5、晏几道长期寄迹于绮罗脂粉丛中,但他并没有全然以贵族公子风月消遣的态度去玩赏女性,而是往往以自己人生的潦落失意,去真诚的理解和同情歌妓舞女的沦落生涯,所以在他的眼里,她们的歌姿舞态、一颦一笑都是那样轻灵美丽、让人饮酒听歌之余,多一份怜爱、多一份缱绻。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6、晏殊“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宋·欧阳修《居士外集》读书的习惯贯彻终身,士大夫书卷气与清高儒雅的气韵风度也贯穿他的一生,所以,他的那些珠圆玉润的词,表现出富贵之极的闲淡清雅。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7、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伤春惜时实为忆旧怀人。但词的通篇不作一句怀人语,只以景映衬、以景喻托,自是含蕴隽永。其和婉明丽,是《小山词》特有的格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8、一般来说,古代士大夫文人历来具有传统的忧患之嗟,忧生忧世,这是一种探究、思索社会人生意义所在的特定历史文化心态。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69、长调慢词最重章法,北宋词坛周邦彦与柳永均是擅长铺排结构的大家,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长调尤善铺叙。”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0、赵鼎,高宗绍兴年官至宰相,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接连贬谪,出知泉州、漳州,移置潮州,再移吉阳军,后忧愤绝食而卒。死前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1、赵鼎的《满江红》惨结秋阴,此词音调悲亢,忧思深广,为南宋爱国词先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2、周邦彦《解连环》为访旧怀人之作,“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二句,化用“驿寄梅花”典故。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3、周紫芝的早期词时有拟小晏之作。《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写悲欢离合之事,昔时欢情与今日悲泪,顿挫跌宕叙来,情蕴深至,笔致婉曲,且洗尽绮丽,吐属天成,最能得晏几道词之真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4、庄子的人生哲学有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成份,但他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

75、自天地之始,“天”之自然,田野山林、花木鸟兽就是中华农耕人世代劳作、居住的生存环境,这种农耕文明孕育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天人合一”的观念自然而生。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请扫码使用小程序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