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罢市
B、罢课
C、抗粮
D、请愿
A、锡良
B、赵尔丰
C、赵尔巽
D、端方
A、《四川请愿书》
B、《保路志愿书》
C、《川人自保商榷书》
D、《铁路保护计划书》
A、1910年8月27
B、1911年5月8日
C、1911年9月7日
D、1911年5月14日
A、同盟会议
B、宜宾会议
C、成都会议
D、罗泉会议
A、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B、革命政权
C、革命政府
D、独立政府
A、《告成都民众书》
B、《告蜀中父老子弟书》
C、《平定蜀中书》
D、《川汉铁路保护书》
A、南昌起义
B、广安起义
C、武昌起义
D、成都起义
A、1910年8月27
B、1910年5月8日
C、1911年9月7日
D、1911年5月9日
A、借款保路
B、借款筑路
C、借款亡路,路亡国亡
D、借款亡国
A、破约保路
B、合作保路
C、合约保路
D、遵约保路
A、请外国人筑路
B、出卖铁路干线
C、借款筑路
D、利用外国技术
A、全部举借外债
B、部分由华人出资、部分借外资
C、只集华人股份,拒绝一切外资
D、全部来自于税收
A、陕西
B、四川
C、湖北
D、广东
A、蒲殿俊
B、罗纶
C、张澜
D、邓孝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归还全部路款
B、归还部分路款
C、全不归还路款
D、以其他项目代替
A、容闳
B、李稷勋
C、唐国安
D、侯德榜
A、川路商办或者派兵严行镇压
B、改由地方办理
C、派兵镇压
D、放弃举借外债
A、南昌
B、长沙
C、重庆
D、武汉